400-991-2218 EN
新闻资讯
劳动π·精益现场第五期|刘小勇:扎根生产十二载,怀揣匠心争一流→

itc保伦股份高效、精密的全自动扬声器单元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机械臂精准作业,生产线飞速运行。在这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天地中,有这样一位人物熠熠生辉——他以毫米级精度把控着每一块物料的命运,带领班组守住产品质量第一关;他以十二年如一日的专注与执着,生动诠释何为“工匠精神”。本期走进“劳动π·精益现场”,我们深入对话扬声器单元车间主管刘小勇,看他如何奏响现代工业生产的奋进强音。


01.“从零开始的‘拓荒战’”


2013年,正值青春年华的刘小勇,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踏入itc保伦股份的大门,成为扬声器单元车间的一员。那时的itc工厂,虽初具规模,但生产条件仍显艰苦,自动化设备尚未全面普及,生产体系还处于不断优化完善阶段,车间基本依赖“人海战术”。


null


“那时候,扬声器单元的组装工作,全凭工人们‘手稳、眼尖、心细’,真是一场考验耐心与技艺的持久战。”忆起那段往昔岁月,刘小勇感慨之情溢于言表,仿佛那些日子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null


人工操作终究难与机器相比,一旦情绪波动或身体疲惫,生产质量和效率便会受到影响。面对生产统筹与效率提升难题,刘小勇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次次改进实验数据和心得;他还会与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展“诸葛亮会”,但生产问题就像打地鼠,解决一个又冒出新的。


02.“技术攻坚的‘毫米博弈’”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筑牢了工业自动化根基;公司数字化转型战略,驱动了工厂产线智能化发展。2024年,itc保伦股份产业园一期投产,公司决定引进全自动扬声器单元流水线,刘小勇被选为项目负责人之一。“当时搬到产业园,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车间布局需要重新规划,设备安装调试更是难题重重。那段时间,真的是关关难过关关过。”刘小勇提起这段经历,表示当时心里既兴奋又忐忑。


null


走进崭新的产业园车间,刘小勇面临的是一片待开垦的“数字荒原”。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确保产线顺利投产,他带领团队与设备厂商连续40天加班至深夜,逐一攻克布局规划、设备调试、参数优化等难题。而这条领先行业5年的全自动扬声器单元流水线,不仅实现人工成本降低50%,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合格率高达99.99%,还让高品质生产成为常态,极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制造业的“结果为王”法则下,刘小勇成功实现了以交付质量与效率为标尺。2024年,他主导的降本增效项目实现“质效双升”,年节省成本超120万元;并带领团队斩获广东省第六届工业工程创新大赛中斩获团体三等奖。


03.“变革中重构‘匠心精神’”


如今,刘小勇虽然已经成长为扬声器单元车间的主管,但他依然保持着初心,坚守在生产一线。他深知,工匠精神不仅需要个人的坚守和传承,更需要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新人。在日常工作中,刘小勇非常注重对新员工的培养和指导。他经常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员工。他鼓励新员工要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同时也要注重细节、追求卓越。


null


当被问及产线新员工行业生存法则时,刘小勇认为,技术会更新换代,但追求极致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制造业的生产环境中,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与交付时间。无论是设备调试、物料管理,还是产线操作,只有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以结果为导向才能确保每个步骤精准执行,避免因疏漏导致整体延误或质量问题。在这里,没有差不多,只有必须合格。


null


从初入工厂青涩青年,到如今带领团队的技术骨干;从一线生产默默耕耘,到新线建设的攻坚克难,刘小勇用十二年时间完成了从“工”到“匠”的华丽蜕变。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用极致的追求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成为itc保伦股份一道熠熠生辉的风景线,激励着更多人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网站内容仅供参考,本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